今年大陸股市的十一長假從10/1放到10/8,10/9才開市!
希望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情況,好好的度過這個假期。
當然最好是來個報復式消費,這樣我買的偏消費型投資的中國基金就會漲了!
最近是一直有在用Richart的小額投資進新興市場及中國消費型基金,
美股的部份則是用全球收益型的來參與。
今年大陸股市的十一長假從10/1放到10/8,10/9才開市!
希望能在有效控制疫情的情況,好好的度過這個假期。
當然最好是來個報復式消費,這樣我買的偏消費型投資的中國基金就會漲了!
最近是一直有在用Richart的小額投資進新興市場及中國消費型基金,
美股的部份則是用全球收益型的來參與。
中租-KY今天公布8月自結合併稅後純益新台幣15.1億元,年成長14%、月增3%,
每股稅後純益(EPS)為1.09元,累計前8月合併稅後純益108.6億元,創同期新高。
中租前8月合併稅後純益108.6億元,較去年同期成長6%,累計EPS為7.86元。
若以區域別觀察,台灣今年前8月累計獲利年成長21%,中國大陸年增10%、東協年成長20%。
中租控股積極擴充東南亞市場計畫,
旗下越南仲利國際租賃公司日前完成3年期6000萬美元(約合新台幣17.7億元)
聯合授信貸款簽約,將以充實營運資金,擴大業務發展與規模。
中租控股公司指出,目前已在東南亞5國布局,
包括泰國、越南、馬來西亞、柬埔寨,菲律賓,接下來還會擴充至其他國家。
資料來源:中央社
台股指數今 (24) 日放量重挫超過 300 點,終場以 12264.38 點作收,
下跌 319.5 點,成交值放大至 2435 億元,三大法人聯手在集中市場賣超 488 億元,
其中,外資大舉提款 437 億元,創 3 月 10 日以來單日最大賣超,
前 10 大賣超標的中有多達 8 檔是大型金控股,合計遭提款達 42.7 億元,
同時,股王台積電一檔遭賣超 174 億元,在外資大賣電金權值股之際,短線市場不容樂觀。
外資今日不僅連 6 賣,單日更重砍 437 億元,是最大賣壓來源,
而投信賣超 7.44 億元,同樣連 6 賣,自營商賣超 43.6 億元,則是連 4 賣。
觀察外資賣超前 10 大標的主要是金控股,依序為新光金達 5.1 萬張,
台積電 4.1 萬張,中信金 4 萬張,玉山金、兆豐金、開發金、富邦金均超過 2 萬張,
國泰金和鴻海超過 1.7 萬張,永豐金也達 1.6 萬張。
統計外資今日光是賣超此 8 檔金控股,合計達 42.7 億元,
而台積電一檔則是遭提款多達 174 億元。
而外資買超前 10 大標的依序為富邦 VIX 達 2.6 萬張,元大台灣 50 反 12.4 萬張,
街口 S&P 黃豆逾 5000 張,台聚和頎邦均超過 4000 張,國喬和京元電均逾 3500 張,
凌陽、東和鋼鐵超過 3000 張,力麗逾 2800 張;從外資買超前 2 大標的來看,避險情緒濃厚。
而投信賣超前 10 大標的分別為長榮達 1.2 萬張,台泥逾 4000 張,東和鋼鐵、中信金、
華航均逾 2000 張,台表科、旺宏、微星和鴻海均遭賣超 1000 張之上,精材也遭賣逾 800 張。
至於投信買超前 10 大標的聚焦聯電,逼近 1.1 萬張,其次為開發金、
正隆和永豐金達 1000 張,國產和仁寶在 900 張上下,
元晶、元大台灣 50 反 1 逾 700 張,英業達和宏捷科超過 600 張。
統一投顧認為,美國總統大選逼近選情未明、美中緊張局勢升溫,
再加上美國新刺激經濟方案前景不明等不確定因素影響,
國際股市波動加劇,目前台股跌破短中期均線支撐,不利指數上攻。
資料來源:鉅亨網
金管會今 (24) 日公布「資本市場藍圖」架構,並預計在年底前提出具體推動方案,
證期局局長張振山表示,國內電子下單比重已達七成,將先協助證券商發展數位或虛擬據點,
若發展不錯,金管會會再視發展情況研議開放純網路證券商的設立。
張振山表示,目前資本市場有三大趨勢,包括:ESG、數位科技、高齡社會。
為了提升金融中介機構市場功能及競爭力,將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及監理科技。
張振山表示,資本市場要長治久安,就要推動數位轉型,首先會優化線上開戶流程,
並推動證券期貨業公開資料查詢的開放證券,並且會協助證券商發展數位或虛擬據點,
提供數位金融服務;且推動投信投顧業務科技化發展及運用科技強化監理。
其中,純網銀將於今年底前開業,
上述所提證券商發展虛擬據點是否也能進一步發展純網路證券商?張振山指出,
因為國內電子下單比重一直成長,目前已達到七成,未來可先協助設立虛擬據點,
若發展不錯,金管會會再視情況研議是否走向純網路證券商。
集保公司總經理朱漢強表示,手機存摺已達八成,再從基富通開戶來看,
線上開戶超過 75%,加上電子投票比重達 56%,外資透過電子投票更高達 97%,
國內法人電子投票的比重也有 87%,在在都可以看出線上跟數位是未來必走的趨勢。
資料來源:鉅亨網